历城以西,所以当时的大明湖就是历城的西湖,古代起名其实就这么简单。在宋代大儒曾巩的文赋里,大明湖就被称为西湖。而大明湖这个名字,最早在金代才出现。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就在大明湖公园内。但是由于水体萎缩,现在的大明湖面积小得可怜,趵突泉也已经不在湖水范围内了。不过南北朝时期必然不是这般景象,此泉本名暴流,趵突应是后代文人改之,意同。《水经注》中曾提到此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曰: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本作中关于暴流泉的描写,便是参考了古籍实景文献得来。
在上两节的末尾,我们提到了河浊济清的概念。济水,在古代是清流的代言词,它的两个分支又被称为大清河和小清河。河水自浊济自清,出自《全唐诗》。今日由于黄河夺济,泥沙水大量填入,清河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古代黄河与济水也有很长的一段共用河道,为什么济水的下游还会保持澄清呢?只听说过清泾浊渭并入更加混浊的黄河,没听说过浑水之中分出一直清流,这事儿与理不通对吧。其实这道理还是通的,道理就在我们曾经讲过的的古代水文里,济河流经鲁中山区的时候地势渐高,它要爬坡。所以才形成了当时辽阔的巨野泽和梁山泊。鲁中山区可是杠杠的岩石地壳,在济水爬坡的这段过程中,泥沙都沉在了巨野泽里,向下游溢出的部分河床多石少泥沙,因此形成了清河。在本文当中特意提到,由巨野泽入海的这一段济水是最清的。我们以现代知识去笑话古代记载的时候,就要做到不但得其然,还要得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尽量生动真实的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