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斐兮,成是贝锦。这里最常见的错误是将贝锦翻译成贝纹锦。这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特别指定贝纹锦?考古学支持这种传统么?更何况,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显然是在突出某种草本。许多人翻译不对这个贝字,就只能连萋字一起无视了。所以这句诗正确的翻译是什么呢?结合诗词前后文意,这句说的是:有片草地,都能吹成棉锦,(诬陷者啊,真TM能吹。张嘴呼出就是星辰,诬陷者啊,都TM跟谁学的?)。
所以,虽然古人不分棉花与木棉,但我们今人还是要分清。顺便多说一句,尽管南亚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大量种植木棉,但是西方依然将木棉溯源于美洲。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彻头彻尾的西方人视角物种史,丝毫没有标准和客观性。我们之前说过亚洲鸡,说过长角牛,说过辣椒,说过南瓜,说过土豆,说过花生,说过玉米(蜀黍)……西方因为自身地域物种,文化的匮乏,总认为这些“新物种”是由他们那些勇敢的先(qiang)驱(dao)们开枝散叶的。至今为止,普通欧洲人的餐桌上可用之材仍然寥寥可数,甚至远远无法达到贾思勰《齐民要术》的水准。所以它们跑一次美洲,什么都觉得新鲜。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