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卡夜阁 > 都市言情 > 三国寻龙记 > 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争

第六百一十七章 儒法之争(2 / 3)

用刑德赏罚二柄,用权势、权术、法令三策来控制臣下,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法家的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史称韩非子。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至今仍然影响深远。

直到董仲舒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即今天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汉武帝时开始强力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混合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请输入验证码验证才可阅读后面加密内容: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