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里的“天”就有超越的意思。这是在讲“修身”与“知天”的联系,把“知天”作为“修身”的前提,与孟子所谓“知天”有所不同。
郑玄继续讲经:“天道是人道之所从出,故天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样;天或天道虽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变而来的客观性原则,但却又是与人生世界相通的。《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世间的‘教’就是效法天道。”
这一段说的是,天道既为超越自然的主宰创造,存在客观必然性,则预示效法天道的人道就是主客观的统一。因而,人道并非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与自然必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性。人道是需通过人事修为达到的、彰显德性而避免作恶的必然性的活动。因此,天道在人事上不同于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过主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社会必然性。所以,《学记》认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大学》云:“惟善以为宝。”所以,人与天的关系不是单纯的逻辑关系,而是本体上天人相通,而实践上天超越人的关系。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