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大排的“地秤”李丝雅还是第一回见识这种装在地上的秤。她在东亚沿海见识到最多的是中国人的吊杆秤。不管是在澳门还是巴达维亚,中国商人们总是拿着大小不一的杆秤称量着各种货物来买进卖出。以至于荷兰人、英国人也不得不在某些时候接受他们的度量衡。
渔民们把渔获放到地秤上,司秤员移动下就很快报出了斤两。监收的人翻看着渔获·很快报出了渔获的品名和级别:“一级”、“二级”、“特级”、“等外”……
旁边的一块大黑板上,书写着各种渔获的种类和等级收购价目表,李丝雅觉得这毫无价值,因为几乎没有渔民认字的。这种按照种类分级收购的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渔栏里也有·但是渔栏主利用渔民全是文盲和对渔栏提供小额贷款十分依赖的特点,往往以好说坏,任意舞弊。上好的鱼虾,到最后往往是被压到廉价至极的水平才能卖掉。有时候海上丰收,船刚一靠岸,这边渔栏马上关门停收,借此压价。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