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交通。这时候的交通,可不比现在,飞机火车轮船一应俱全。过去交通不发达,马车速度也就比步行快点,而且也不可能一路挂三档,得走走歇歇。当时条件下,旅人晚上尽量不露宿野外,怕有野兽,不安全,必须及时投宿,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旅行速度。加上考生家乡离京距离远近不同,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大相径庭。此外,中国虽然中央集权、禁绝民间私有武器;但治安仍然是不能和现代相比的——虽然相对于中世纪已经是天堂了——最不乏的就是“进京赶考途中遇害/侥幸逃脱/高中后复仇”之类的故事了
再加上路上店家的卫生条件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赶路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综上,这就使得进京赶考是一趟漫长而又危险的旅途。大致来说,除非京城近郊,省内往往也得十天半月才能赶到;省外走几个月更是寻常;再加上人身方面的忧虑……所以,如果他们考不上就回家了,那么路上又要白白消耗几个月;除非这辈子再不科举,否则没多久他还得再次“进京赶考”,于是时间/金钱就全部消耗在赶路上了;再加上路上人身方面的风险……这就导致这样一种现象:赶考的举子们,若是当年没有考上,那么他们一定不会回家;而是留在京城,等待下一次机会;这种等待可能超过10年、甚至有直到客死他乡也没考上的。
科举考试的艰难,作为汴梁本地人的陆垚,都不敢说自己能完全体会到。其实,他打心里,还是十分敬佩这些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进京赶考的学子们的。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