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与争、炒和吵、炸(zhá)跟炸(zhà)、烙与落(lào)谐音,人们觉得这些字的谐音听起来很不吉利,也就留下了个从初一到初五都不做蒸炒炸烙等炊事的老例儿。人们为了一年的幸福和美,就在年前把年后几天吃的食物提前准备好,到时候热热吃,这馒头就称为“隔年吃。”
运气是“蒸”出来的,家庭主妇能不能把运气“蒸”来,大家都在看着呢。如果馒头蒸得又大又白,那象征祖宗秕佑,这一年的好运气就从今天开始来了。尽管在平常日子里,馒头蒸得不好,是常有的事,但这次蒸得不好,却意味着来年会流年不利。初一拜年的时候,来的客人也会对摆在桌子上的馒头品头论足,因此,这个担子重得让蒸馒头的人喘不过气来,也让一家人跟着提心吊胆。
为了打好这次“攻坚战”,二十七晚上,我妈就翻箱倒柜地找“老面引子”(土语:从以前发酵的面上揪下来的一块儿保存起来,下次发面时再掺在面里,这样面发得又快又好。即是老面引子)准备发面用。尽管那时有了用来发酵的“泡打粉”,可是我妈觉着这玩意儿有毒,不如自家留的老面引子好使、安全。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