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这天,栲栳山社火正式进入高潮。各类干燥的木棒子堆成高大的四边形干柴架,上面披挂着红、黄、蓝、白、绿五彩布条,其中红代表红火,黄代表大地,蓝代表蓝天,白代表白云,绿代表生命。木架四周放置着好多引用的火盆子。
社火火种的采集点位于村东北磕头岭上资庆寺前的火神庙,过去取火种多在下午三点左右进行。各道花会的演出人员便在村西碧霞宫(娘娘庙)前集合点卯,然后举着会旗向磕头岭进发。到达磕头岭下后,各队派出三个未结婚的青壮年作为取火童子,带着一米多长缠着棉花和锯末,外面用棉纸包裹结实的点火棒,蘸了煤油去山上的“火神庙”取圣火。其余的人则举着会旗依次排开,列队迎候神火。
此时,磕头岭上下会旗猎猎,锣鼓喧天,山顶上“资庆寺”里的和尚吹响法器,敲起木鱼钟磬,诵经声此起彼伏,声震天地。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