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但三苗却不服。神禹虽然有很大的谋略,但也未能征服他们。禹不停地劝说,只提倡德行,帝舜非常赞赏并采纳了,然后才有了舞蹈和苗族的归顺。启去征伐有扈,也没能成功。后来收敛军队、改革政治,这才成功。确实很难啊!使用兵力的艰难。先代的盛德,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现在。实际上没有那样的德行,如何能服天下、让诸侯来归附呢?关键在于君王,要克尽敬意、谨慎行事,弘扬德行感动上天,改革政治以使人信服。这样就可以了。不注重德行,却一味地要用兵,我私下担心这会招致更多的祸害!”
履癸愤怒地说:“你也说这种话吗?你是我的宗族,我正要依靠你来征服天下。你竟然先诋毁我的祖先,说他们没有德行。我还能依靠你吗?”无荒不敢再讲话了。关龙逢于是进言道:“我听说君王对待臣子,不是看重能言善辩让臣子屈服,而是看重能接纳臣子的意见。臣子的言论,怎么可能都好呢?关键在于君王选择采纳。而且,以君王的尊贵身份,说出一句话,即使自己认为不正确,别人也会认为是正确的。更何况自以为是的人,谁敢说他不对呢?臣子地位卑微,即使每个人都认为是对的,也不敢说出来。更何况有些事情,即使认为是错的,谁还敢多说呢?我听说,能听从别人意见的人会昌盛,只相信自己的人会灭亡。舜设立谏鼓,禹拜昌言,就怕别人不说话。希望君王虚心接受善言以成就大业,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而违背天下人的期望。”履癸低下头不顾。过了一会儿,他又变得凶狠起来说:“禹拜谏言,岂是拜欺骗和诽谤之言呢?”龙逢再次进言道:“言语这个东西,圣人会认真观察,认为是正确的言论就会推崇为昌言;普通人可能会忽视,认为它是狂妄之言。履癸变得更加凶狠,大声斥责龙逢:“按照你的说法,难道我说的话就是胡言乱语吗?”龙逢赶紧道歉并离开了,商侯也道歉并离开了。履癸怒目而视,听任他们离开,没有理会。
两位臣子一走,履癸便说:“这样的臣子,都不能帮助我实现伟大志向。”但是众人都保持沉默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