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宋国都有同盟的义务,如果坐视不管不施以援手,只知奉承楚国,恐怕会被天下的英雄豪杰耻笑。如果楚国能够释放宋公的囚禁,那么我们愿意遵守这个盟约,我鲁国怎敢不听从呢!”其他诸侯都纷纷表示:“鲁侯的话说得非常好!”仲遂将这些话私下告诉了成得臣,得臣又转告给了楚王。楚王说:“诸侯们都以盟主的义务来责备我,我难道能够违背吗?”于是在亳郊重新筑起了盟坛,约定在十二月的癸丑日,进行歃血祭祀神明,一同赦免宋国的罪过。
盟约已经定下了,会盟的前一天,宋襄公就被释放了,与其他诸侯一起见面。宋襄公又羞又气,心情不太好,但他还是不得不向其他诸侯表示感谢。到了盟约的日子,郑文公带领其他诸侯,恳请楚成王上坛主持盟约。成王手持牛耳,宋国和鲁国等其他诸侯依次在他之后完成歃血仪式。宋襄公虽然很生气,但却不敢说出来。盟约完成后,各个诸侯散去。后来,宋襄公听到讹传的消息,说公子目夷已经篡位,于是他打算逃到卫国去避难。公子目夷派遣使者前来,并致辞说:“我代理国家之位,是为了保护君主。国家是属于君主的,我为什么不把它交还呢?”一会儿,法驾已经准备好了,公子目夷亲自前去迎接宋襄公,并让他返回了宋国。公子目夷则退回到臣属的位置上。胡曾先生在评论襄公被释放的事情时,认为这完全得益于公子目夷的计策。目夷神态悠闲,毫不在意旧君,如果他手忙脚乱地请求释放襄公,楚国反而会把襄公视为稀有货物,怎么可能轻易放他走呢?有一首诗赞美道:“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旧君围。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贤名诵目夷。”还有一首诗描述了六个诸侯国公然讨好楚国,寻求宽限。他们明明把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交给了楚国,楚国还会把中原放在眼里吗?诗中写道:“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用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宋襄公渴望成为霸主,却被楚国人戏弄,遭受了极大的侮辱。他的怨恨之情如同深入骨髓,但因为实力不足无法报复。他又责怪郑伯提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