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他一马,于是他成为了智氏的臣子。荀寅和士吉射逃到齐国去了。可怜的是,荀氏和士氏都是晋国的股肱之臣,荀氏传到荀寅已经五代了,士氏传到士吉射已经七代了,他们的祖先都是晋国的重要臣子,但是子孙们贪婪**,最终导致了家族的灭亡,这不是很令人悲哀吗?从此以后,晋国的六卿只剩下赵氏、韩氏、魏氏、智氏四家了。这是后来的故事了。髯仙有一首诗说:“六卿相并或存亡,总是私门作主张。四氏瓜分谋愈急,不如留却范中行。”
再说周敬王二十六年春二月,吴王夫差服丧期满已经很久了,于是向太庙报告,调动全国的军队,让子胥担任大将,伯嚭作为副将,从太湖沿水路攻打越国。越王句践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出兵迎敌。有一个名叫范蠡的大夫,字少伯,他向句践建议说:“吴国因为失去了它的君主,已经发誓要报仇,三年过去了,他们的志愤和力量都非常强大,我们无法与之抗衡。我们应该收起军队,采取坚守策略。”另一个名叫文种的大夫,字会,也向句践建议说:“以我愚见,不如用卑躬屈膝的态度,向吴国谢罪,请求和解,等待他们撤退后再行打算。”句践回答说:“两位大夫的意见都是守和,而不是主动出击。但是吴国是我们的世仇,如果我们不与他们战斗,就会让他们认为我们不能抵御他们的军队。”于是,句践调集了国内的三万壮丁,一起前往椒山下迎战吴**队。在初次交战中,吴军稍稍退却,双方的伤亡约为百十人。句践趁势向前直冲,约行了数里,正好碰上了夫差的大军,双方展开阵势进行大规模战斗。夫差站在船头上,亲自拿着弩弓和击鼓器,激励士气,让他的士兵勇气倍增。突然北风大起,海浪汹涌,子胥和伯嚭各自乘坐着余皇大舰,顺风扬帆而下,同时使用强弓劲弩,箭如飞蝗一般射来。越国的士兵迎着风向,无法抵挡,最终溃败而逃,吴**队分成三路追击。越国的将领灵姑乘坐的船翻覆,淹死在水中,胥犴被箭射中而死亡。吴**队趁胜追击,杀死了无数越国士兵。句践逃到了固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吴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