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所在。“观察病的阴阳,来决定用剂的柔刚”,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之一。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疾病的阴阳属性,来选择性质相反但又能相互制约的药物,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病在阳的,也可治其阴”这一说法,实则蕴含了中医哲学思想的核心——阴阳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原理。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题目中的“阳”与“阴”。
在中医理论中,“阳”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具有温热、活跃、向外、升发特性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如高热、烦躁、口渴等阳性症状,它们往往代表着体内阳气过盛或阴气不足的状态。而“阴”则相反,代表寒凉、沉静、向内、收敛的特性,是滋养身体、濡润脏腑、抑制阳气过亢的重要力量。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