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胃经的大络被赋予了“虚里”这一富有深意的名称,蕴含了深厚的哲学与医学意蕴。从字面意义上看,“虚”字在中医中常用来描述一种无形而又能滋养万物的状态,类似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强调内在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力;“里”则通常指身体内部,特别是脏腑所在之处。因此,“虚里”一词,可以理解为人体内部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按照传统描述,虚里这条络脉的生理结构相当独特。它从胃部出发,穿越膈肌这一重要的生理屏障,上行与肺相连,形成了一条连接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特殊通道。这种结构不仅体现了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观,也揭示了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协调性。
而虚里之所以特别,还因为它在人体左乳下方形成了一个可以感知到的脉象。随着心脏的搏动,虚里脉象呈现出一种规律而有力的跳动。这种搏动实际上是胸中宗气鼓动所致。宗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之气。它积聚于胸中,具有推动呼吸、行血和调节水液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虚里脉象的搏动不仅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也体现了宗气的盛衰和运行状态。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