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大败齐**队,便问曹刿:“你是怎么一鼓而胜过他们三鼓的呢?有什么解释吗?”曹刿回答说:“战争主要是靠士气,士气高昂就能获胜,士气低落就会失败。而擂鼓则是调动士气的手段。第一次擂鼓时,士气正处于最高峰,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开始下降,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彻底消耗殆尽。所以,我不擂鼓是为了保持三军的士气,而他们打了三鼓士气就消耗殆尽了,而我的一鼓就让士气充盈。士气充盈对抗士气消耗,难道不是必胜的吗?”鲁庄公说:“齐军已经败了,你一开始为什么不追击,后来又为什么开始追击?请告诉我原因。”曹刿说:“齐国人狡猾多诈,我担心他们会有伏兵,他们败退的情况并不可信。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说明军心已经混乱,又看到他们的旗帜不整,士兵们急于逃跑,所以我才开始追击他们。”鲁庄公说:“你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的人!”于是封他为大夫。并且重赏推荐他的施伯。髯翁有一首诗说:“强齐压境举朝忧,韦布谁知握胜筹!莫怪边庭捷报杳,由来肉食少佳谋。”
在周庄王十三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失败而归,桓公生气地说:“出兵却没有取得胜利,凭什么让诸侯信服呢?”鲍叔牙说:“齐国和鲁国都是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实力相当,主人和客人的身份决定强弱。过去乾时之战,我们是主人,所以战胜了鲁国。如今长勺之战,鲁国是主人,所以我们败给了鲁国。我希望能得到您的命令,向宋国请求援助,齐国和宋国联合出兵,我们才能实现目标。”桓公同意了鲍叔牙的建议,于是派使者前往宋国,请求他们出兵。宋国的闵公很快就答应了,自从齐襄公时代,两国就一直互相合作,现在他听说齐国的国君换了一位新的,正想着与他建立友好关系,于是就决定约定好兵的出发时间。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在夏季的六月初旬,在郎城相会,一起出兵。
到了约定的时间,宋国派来了南宫长万作为将领,他的副手是猛获。而齐国则派鲍叔牙作为将领,仲孙湫担任副手。双方都统领着大军,聚集在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