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地想要恢复举行会盟的政事。我担心人心不齐,想借用你们二位的余威,联合各国诸侯在我国的盂地举行会盟,日期定在秋天八月。如果你们不嫌弃,愿意倡导和率领诸侯,共同在会盟中获得好处,我希望我们两国能世代保持兄弟般的友好关系。从殷朝先王开始,都感激你们的恩赐,岂止是我一个人呢?”齐孝公和楚成王互相推让,拱手示意让对方先签字。他们推让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还是没有决定下来。宋襄公说:“如果两位君主不嫌弃我这个小国,那就请您们一起签字吧。”宋襄公于是拿出了盟约书,但是却没有先送给齐孝公,而是先送给了楚成王请求签署。齐孝公心中也感到不安。楚成王看了一遍盟约书,里面说了要召集诸侯会盟的意图,效仿齐桓公衣裳之会的方式参加会盟,不带兵器。末尾宋襄公已经签署了盟约书。楚成王暗自微笑,对襄公说:“诸侯自己能来,何必需要我呢?”襄公回答:“郑国和许国长期以来都在您的庇护之下,而陈国和蔡国最近又接受了齐国的盟约,如果不是仰仗您的威灵,我担心他们会有异心。所以我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楚成王说:“那么,齐国君主在盟书上先签上名,我随后签,也是可以的。”孝公说:“我和宋国,就如同您对郑、许一样,是受庇护的。最难得到的,是贵国向其他诸侯发布的权威命令而已。”楚成王听后笑了笑,然后在名册上签了字,把笔交给了孝公。齐孝公说:“只要有楚国就够了,不必要有齐国。我曾经流离失所,几乎死亡,幸好社稷没有灭亡,现在能够参加盟约,已经非常荣幸了。怎么可以轻易地签署盟约呢?”他坚决不肯签字。了解齐孝公的心事后,我们发现他认为宋襄公先向楚成王求署盟约,说明他更加看重楚国,轻视齐国。因此,他拒绝签署盟约。宋襄公自认在齐国有恩,但是他认为齐孝公的话是心里话,因此他把盟约收起来藏起来。三位君主在鹿上地又一起相聚了数天,最终平静地分别了。髯仙有首诗感叹道:“诸侯原自属中华,何用纷纷乞楚家?错认同根成一树,谁知各自有丫叉?”
楚成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