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回答说:“我不知道要怎么使用它们。”越王说:“我想要用剩下的四种策略,来对付吴国已经在地下的先人,可以吗?”说完这些话后,越王就坐上车离开了,把宝剑遗忘在座位上。文种拿起来看,剑匣上写着“属镂”两个字,就是夫差赐给伍子胥让他自刎的那把剑。文种仰天长叹说:“古人说:‘大德不报。’我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结果被越王杀害,真是愚蠢啊!”他又自嘲地说:“百年之后,人们一定会把我和伍子胥相提并论,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于是,文种拿起这把剑自刎而死。越王知道文种去世后,非常高兴,将文种安葬在卧龙山,后人因此将这座山称为种山。葬了一年后,海水涨潮,冲穿了山腰,墓突然崩裂,有人看见伍子胥和文种一起随着波浪离去。现在钱塘江上,海潮叠起,前面的是伍子胥,后面的是文种。髯翁有一首《文种赞》这样说:“忠哉文种,治国之杰!三术亡吴,一身殉越。不共蠡行,宁同胥灭。千载生气,海潮叠叠。”句践在位二十七年后去世,时间是在周元王七年。他的子孙被世人称为“霸”,成为了越国的代表性人物。
话说回来,晋国的六卿,自从范氏和中行氏被灭之后,就只剩下智氏、赵氏、魏氏和韩氏四卿了。智氏和荀氏因为和范氏是同一个祖先荀氏,所以想要和他们区分开来,于是他们按照智罃的旧例,改称为智氏。当时智瑶掌握政权,被称为智伯。四家听说田氏杀害国君,独揽大权,而诸侯们却无人前去讨伐,于是他们私下商议,各自选择方便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然而,晋出公的领地,反而比四卿的领地要小,对此也无可奈何。在这四家中,尤其要提赵简子,他的名字叫鞅,他有好几个儿子,长子名叫伯鲁。最小的儿子名叫无恤,是贱婢所生。有一个善于给人相面的人,名叫姑布子卿,当他来到晋国时,赵鞅把所有的儿子都叫来让他相面。子卿说:“没有适合当将军的。”赵鞅叹息道:“赵氏恐怕要灭亡了!”子卿说:“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个少年,他身边的随从都是您府中的人,这个不会是您的儿子吧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